丙烯腈均价8358元/吨,上涨1.4%。
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,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,也对非常规油气开发勘探的技术提出了更大的要求。天然气则是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(年均2%左右),在能源结构中将上升到与石油、煤炭同等地位。
他认为,中国的页岩气做到美国的一半是可以的。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速将达到6%以上,是增速最快的能源。宏华集团张弭则表示,中国正在迎来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期,中国天然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。不过,面对来自其他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激烈竞争、日益加速的减排政策,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页岩气,是否能成功复制美国经验,将我国带进天然气时代?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,当前油气正在从资源之争转向市场之争,已探明的储量足够支持市场的需求。对于未来天然气的发展,张大伟建议,要实现页岩气、煤层气、致密气和部分常规天然气四气综合勘查评、综合开发,即共探共采。
张大伟认为,页岩气、煤层气的定位问题在资源划分和管理层面都按非常规天然气管理,而致密气在定位上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:资源划分方面,在地质认识上,业内致密油气与页岩气、煤层气、油砂、油页岩、天然气水合物等同属于非常规油气,这一点是有共识的。如果在开采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,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利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,油气市场的未来也可能因此发生改变。这是吉林石化坚持实事求是、务实进取,紧盯市场调整产品结构,以新带老、以老促新的一次成功尝试。
另外,年15万吨乙烯装置开车后,以柴油组分为原料,每月消耗数万吨柴油,将进一步降低柴汽比,有效缓解当前柴油出厂压力,减少公司消费税支出。吉林石化公司把吉化四种精神作为石油精神的具体化、人格化,深入挖掘时代内涵,以新带老、以老促新促进整体效益提升。论证和决策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。今年前7个月,公司炼化业务盈利13.1亿元,同比增长25.6亿元。
近年来,吉林石化聚乙烯、ABS、苯乙烯、乙丙橡胶等多套装置通过技术改造,产能规模不断扩大,盈利能力不断提升。吉林石化根据全区生产优化调整的需要,暂时关停年15万吨乙烯装置。
特别是一度关停的年15万吨乙烯装置,经过3个月的精心检修和技术改造,解决了能耗高的问题,消除了安全环保风险,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,补齐了下游装置原料不足、成本虚增的短板,提升了产品盈利空间。但因乙烯、丙烯不足,导致下游创效化工装置不能满负荷运行,加上外采乙烯价格较高,增加了化工产品生产成本,这些都影响了化工业务创效水平。吉林石化计划处处长钱惠斌介绍,低油价下,吉林石化炼化业务盈利空间逐步提升。据统计,年15万吨乙烯装置开车后,每天可增产乙烯356吨、丙烯180吨,能够保证两套聚乙烯、两套苯乙烯等装置满负荷运行,每月可增产聚乙烯等高效产品1.1万吨,并有效提升下游丁苯橡胶、乙丙橡胶、芳烃、丙烯腈等装置负荷。
但乙烯、丙烯资源严重不足,导致公司12套装置不能满负荷运行,年影响效益近4亿元。截至8月11日,已安全平稳运行36天,生产出优级品乙烯8634吨,整个产品链增效3000万元。上半年,吉林石化领导反复论证,果断决策,以新技术、新能力带动已暂时关停的年15万吨乙烯装置重新开车,成为公司解放思想、创新方法的一项重要举措。按照计划价格测算,吉林石化每月将增加边际利润3000多万元。
吉林石化党委书记邱克说。因此重启年15万吨乙烯装置对于今后实现百万吨乙烯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
优化系统布局,集中建设站库。自2010年大庆油田成立复合驱项目经理部以来,统筹协调3个科研院所和6个采油厂的科研力量集中方向、集中队伍、集中投入、集中精力、集中攻关,三元复合驱技术快速发展、稳步推进,在破除多项技术瓶颈的同时,兼顾效率与效益,通过顶层设计,高位着眼、长远布局,从设计源头节省建设投资。
3个新建产能区块,充分利用已建系统能力,总计节省投资2.3亿元。南四西产能区块两座转油放水站与1座污水站,采取联合布站、集中监控,与分开建站相比,节省投资3190万元,年节省运行费用240万元。仅南四区西部,就少建7座调配罐及配套工艺,节省投资1429.7万元,这项工艺已推广应用于10个工业区块。北三区东部产能总体方案分3年建设,弱碱配制能力在不新增规模情况下,区块间实现调用,节省投资5500万元。优化混配方式,简化调配工艺。随着工业化推广,大庆油田复合驱系统适时将成熟的工艺转化为标准化设计成果。
2013年至2015年,大庆油田共开发14个三元复合驱产能区块,基建油水井4400余口,地面系统通过已建设施能力利用、工艺布局优化、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各种优化简化措施,共计节省一次性建设投资12.4亿元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二元调配站采用统一文字规定+图纸范本的形式,明确二元调配站总平面布置及各工艺单元流程、安装方式、自控程度等细节,形成一般性规定3项,碱系统典型图4项,表活剂系统典型图3项。
在产能建设方面,大庆油田复合驱系统坚持建大站原则,加强方案比选,减少配套设施建设。三元注入站采用模块化设计,根据注入工艺类型分为注入泵、混合阀组、母液阀组、储箱等模块,实现灵活组合,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三元注入站设计需要,其中,单泵单井式注入站22个模块,一泵多井式注入站31个模块。
油气集输系统标准化突出采出液处理设备和加药工艺的特殊性,确定了油气集输10类非标设备标准化设计规格系列,按三元次高峰产水量、最大过水量划分了污水处理沉降罐的7个系列。按照集中配制、分散注入的工艺模式,依据化学剂投加顺序研究结果,他们将表活剂前移至配制站混配,利用熟化罐配制低压二元液,取消了调配罐。
8月12日,记者从大庆油田复合驱项目经理部获悉,复合驱工业化区块通过多方案论证,优化布局、简化工艺,大力推进工程设计标准化、工艺单元模块化、容器设备局产化,与示范区相比,降幅达到26%。区块错峰开发,控制新增规模。三元注入井口设计共8种类型,覆盖了在用的所有井口形式。他们坚持地上、地下一体化工作思路,统筹安排不同区块注剂顺序,合理利用注采系统能力,盘活闲置资产,减少新建站场
优化混配方式,简化调配工艺。仅南四区西部,就少建7座调配罐及配套工艺,节省投资1429.7万元,这项工艺已推广应用于10个工业区块。
南四西产能区块两座转油放水站与1座污水站,采取联合布站、集中监控,与分开建站相比,节省投资3190万元,年节省运行费用240万元。区块错峰开发,控制新增规模。
油气集输系统标准化突出采出液处理设备和加药工艺的特殊性,确定了油气集输10类非标设备标准化设计规格系列,按三元次高峰产水量、最大过水量划分了污水处理沉降罐的7个系列。自2010年大庆油田成立复合驱项目经理部以来,统筹协调3个科研院所和6个采油厂的科研力量集中方向、集中队伍、集中投入、集中精力、集中攻关,三元复合驱技术快速发展、稳步推进,在破除多项技术瓶颈的同时,兼顾效率与效益,通过顶层设计,高位着眼、长远布局,从设计源头节省建设投资。
8月12日,记者从大庆油田复合驱项目经理部获悉,复合驱工业化区块通过多方案论证,优化布局、简化工艺,大力推进工程设计标准化、工艺单元模块化、容器设备局产化,与示范区相比,降幅达到26%。二元调配站采用统一文字规定+图纸范本的形式,明确二元调配站总平面布置及各工艺单元流程、安装方式、自控程度等细节,形成一般性规定3项,碱系统典型图4项,表活剂系统典型图3项。按照集中配制、分散注入的工艺模式,依据化学剂投加顺序研究结果,他们将表活剂前移至配制站混配,利用熟化罐配制低压二元液,取消了调配罐。他们坚持地上、地下一体化工作思路,统筹安排不同区块注剂顺序,合理利用注采系统能力,盘活闲置资产,减少新建站场。
优化系统布局,集中建设站库。三元注入井口设计共8种类型,覆盖了在用的所有井口形式。
2013年至2015年,大庆油田共开发14个三元复合驱产能区块,基建油水井4400余口,地面系统通过已建设施能力利用、工艺布局优化、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各种优化简化措施,共计节省一次性建设投资12.4亿元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北三区东部产能总体方案分3年建设,弱碱配制能力在不新增规模情况下,区块间实现调用,节省投资5500万元。
在产能建设方面,大庆油田复合驱系统坚持建大站原则,加强方案比选,减少配套设施建设。3个新建产能区块,充分利用已建系统能力,总计节省投资2.3亿元。